2007年12月10日星期一

攻打四方城(15):愁人節

節日源自傳統習俗、宗教、特別人物或事件,只要歷史繼續發展,加上各國文化持續交流,值得「慶祝」的日子自然越來越多。現時內國仍未把復活或聖誕等西方節日列作法定假期,但民間已「東施效顰」地掛起各類應節裝飾,誓要找籍口狂歡一番,火樹銀花間卻嗅不到宗教的意味,徒具沒有靈魂的空殼。


每逢佳節倍思親,若無親可思,特別日子就變得沒有意義了。根據許多國家的統計數字,節日前後自殺個案特別多,在華人社區中,以「圓團」為主題的清明、瑞午、中秋及春節,都是了結生命的熱門日子。


台灣自殺防治中心早前曾發表報告,指05年清明節後一週的平均自殺人數,較全年每週平均數高出31.6%,其他「重頭節日」的自殺數字亦拋離平均數,可見表面越歡樂,背後越「死得人多」。


因此,過節最困難之處,就是如何保持心境平靜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不羨慕他人的歡樂,不製造自己的寂寞,這樣就能平常地過日子。若能達到這種心境,不就是聖人嗎?一定要擇個好日紀念一番了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