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30日星期日

攻打四方城(31):兩岸,與夾在中間的香港人

馬英九在台灣總統選舉勝出後,翌日說:「你給我8年的時間,我來打下百年盛世的基礎。」無論是台灣或中國,無論是打造盛世抑或從傷痛中恢復過來,要變,都需要時間。

誰料到,1986年才成立的民進黨,在2000年奪得政權,然後在8年後又被人民遺棄;誰料到,中國能如此迅速地崛起,別說國外人側目,就連本地人亦覺不可思議,這就是時間的威力。

老家在上水,跟內地邊境僅一橋之隔,但自少聽到各種恐怖傳言,甚麼割腎變賣啦,去廁所失眼角膜啦,嚇得一直害怕回鄉,近年到台灣的次數甚至較國內更多。但是,讀了一些中國歷史書籍,又看了文化大革命史料,終於對內地犯罪現象及同胞舉動有了新見解。

台北捷運的設有博愛座,那是為有需要人士而設的優先座位;回看國內同胞爭先恐後的態度,從另一個角度看,他們何嘗不是最有需要被照顧、被教育呢?他們是從混沌歲月中走來,生活經驗是「排隊會蝕底、不爭先沒飯吃」,本着博愛座的精神去看待他人,同情就會超越厭惡。

每個地區都有本難唸的經,而且正不斷改寫,要跟世界接輒,總要時間。

2008年3月25日星期二

攻打四方城(30):怎樣才算明星?

娛樂圈一直有種說法:只要有大公司看得起,就算是聾啞跛盲五音不全的人,都可以用銀彈加宣傳策略捧成明星。所以,我們有鵝公喉、說話都會走音的偶像歌手,有表情生硬不懂演戲的花瓶主角,有未紅先驕的哥仔姐仔,有抄曲抄橋扮原創的作曲家及編劇。在惡性循環下,一剎那的明星繁多,永恒的巨星卻稀有。

娛樂事業講求形象包裝沒有不妥,但其他圈子就能憑實力決勝嗎?別天真,社會大學沒有數學科,堅持加努力不等於會成功。大家都說各行業的明星「有包裝、沒內涵」,這種說法其實是半對半錯,包裝固然緊要,但是否有料卻要看個人修為。Jamie Oliver能夠成名,首要條件是煮得一手好菜,否則紅極有限;而碧咸身價能冠絕全球,憑籍的是精彩的「香蕉射球」,若他是跛的,懂少林功夫都無用。

電影《阿甘正傳》有一句經典對白:Ma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a chocolates, never know what you're gonna get.明星就像貨架上的朱古力,未嘗真味前,只能靠包裝猜度味道,但最後能留下來的,就是包裝與內涵兼備。正如千百個財經演員中,總會有幾位最終會成為財經大師,明星們,請努力變成巨星吧。

2008年3月18日星期二

攻打四方城(29):終身學習

勤有功,戲無益。從小到大,誰都認為「學快啲,識多啲」才有着數,幼稚園→小學→中學→大學→社會大學……會考之後還有高考,學位之上另有碩士博士,然後還有千千萬萬種專業資格,持續進修=永久勞役,終身學習才是硬道理,從前「做到老、學到老」是令人讚賞的積極態度,如今卻變成一種纏身惡咒。

要學,當然要有策略,去年全民忙學炒股,講股座談會火熱過天王演唱會,師奶阿叔後生仔女對着財經演員的態度,肯定虔誠過拜黃大仙,畢竟拜金實際過拜神,所以股神四叔開金口,篇幅自然大過每周星座。那些教師朋友說,若學生都能夠那樣留心,肯定個個成天才。後來港股從高位回落了,又教曉大家何謂地心吸力,今次引力來自次按危機,下次可能是富豪次子娶小明星,路邊社傳言此舉乃想激死老竇,若真有其事,背後的連鎖反應認真大件事。

今年學習重點則是防止電子數據外洩,港聞版經常與科技版crossover,有時還會變身為英文版,中英對照的道歉聲明令莘莘學子得益不淺,有興緻的話,還可以上Youtube邊看邊學,好過去天皇補習社。短短三數個月間,全民電腦知識大提升,資訊科技界應該大感安慰。

小時候,曾經很天真地以為升上中學就是大個女,可以輕輕鬆鬆吃喝玩樂。換了中學校服後,才知道壓力更大,身體處於少年與成年之間,一切都蠢蠢欲動。除了課本上的知識,要學習的事物太多了,學扮大人、學老積、學反叛、學追上潮流,還有學拍拖。

爸爸媽媽那個年代,爭論還停留於「中學生應否談戀愛」,到了這一代,命題早就變成「中學生應否學避孕」,連小學生,也忙於向鄰桌的同學說我愛你愛我。稚嫰的身體幹着大人的事,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?就看你的年紀和心態了。

明戀苦戀不知戀多少次,相愛不易,相處很難,最難學的,就是如何放手。可惜沒有愛情故事是完全相同,也沒有一條萬能的戀愛方程式,古往今來情竇初開的你我她,唯有在錯誤中繼續學習。

2008年3月10日星期一

攻打四方城(28):網上購物二三事

會用e-banking,偶爾會幫襯拍賣網,試過上網訂購戲票,亦有到Amazon買書……但說到購物,有得選擇的話,也許和很多人一樣,還是喜歡「現兜兜」的銀貨兩訖交易。

台灣人愛把buy讀成偕音的「敗」,敗家,就是shopping專家,即港人愛叫的shopping精。所以罵人是敗家仔女,其實是最潮的恭維說話。妖魔總是要現形才夠恐怖,看到特價場內的血拼魔幻場面,無論是否參與其中,已經感到血脈沸騰。換了是網上購物,就算是虛擬社區內的商店大減價,都很難令網友血壓上升吧?

網上購物之所以難在香港中旺起來,主要原因正如麻利亞所說,這小城市買到心頭好實在太容易了。但買賣過程肩負了雜複的社會意義,除了具有減壓的功效,亦是社交、宣傳、殺時間的最佳動作,有些人更認定信用卡刷卡時的短促聲音是最悅耳樂章,而簽卡的一剎那更會提升身分與尊嚴(雖然多數上升的是債台)。試問在網上輸入一連串數字與字母,就算準確無誤,又怎會有這種樂趣呢?

而然,網上購物的新聞也真有趣,除了不時有耶蘇像的多士或呈現聖人樣貌的石頭,想不到連人頭骨都有得賣,卻是承惠2萬8的恐怖假貨。其他精選貨品還有屍骨、屍油、屍肉、骨灰等製成的靈異物品,許許多多的奇珍異寶就在指掌之間,一click即到,你敢買嗎?

2008年3月3日星期一

攻打四方城(27):咩咩達人

「上杉達也愛淺倉南,比誰都愛。如果不是這樣,我真的一步也無法前進。」
「再說一次……」
「10年後我會再說。」
「每十年說一次?」
「嗯。」
「……」

以上對白,是日本漫畫家安達充經典之作《Touch》裏的對白,而且是由兩個男孩說出來,十分爆笑。

事情是這樣的,日本曾很流行「達人」電視節目,即讓某類愛好者參加大考驗,例如文具、電影、魚類等等,有一回是關於漫畫的,範圍不是某位漫畫家或某套漫畫,而是整個日本漫畫界。

多位參加者接受不同形式的考驗,從角色年紀到晚飯菜式都問,環節刁鑽抵死。最後只剩下兩位參加者,他們需重演被隨意抽出的漫畫的經典情節,那剛巧是《Touch》的示愛場面。其中一個男孩還要戴假髮扮女主角,兩人的表情對白全都要對號入座,評判拿着原裝漫畫對照,接不上的那一個便被淘汰。

所謂「達人」,對專注的事物確要達到極深入程度,較專家還要專家,正如潛在網上討論區的電腦高手,能力不比IT專才差。那天目瞪口呆地看着電視,就明白自已只是「漫畫迷」,而不是「漫畫達人」。

至於在貨倉收拾時被書壓死的青文書屋老闆羅志華,則肯定是香港文學界的達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