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0月29日星期一

攻打四方城(9):國際視野

近日多位文化界blogger熱烈討論有關「國際視野」的種種事,他們一般都同意香港雖號稱是國際城市,但若以大眾媒體刊載的國際新聞的篇幅和選材來看,港人的世界觀大概只得豆豉般狹小,又瘦又黑而且還是隔夜的。另一方面,一些被視為「冷門」的國際刊物如《經濟學人》卻普及到報攤或便利都有售,證明香港不乏關注國際事務的有心人,只是小眾得被mass media拒諸門外而已。

主流媒體「與世隔絕」的傾向早就是全球化趨勢,正如紐約居民着緊隔離街爆水管會否影響供水,多於關心幾千里外的災民無水可喝,畢竟門前雪迫在眼前,誰有閒情理會地球另一端的瓦上霜?前台北市文化局局長龍應台教授的文章《請問雅典在哪裏?》就是講述台灣的「國際化」危機,內文指台灣有不少人把「國際化」簡化為「學英語運動」,以為說好英語等於能擠身國際。

這種英語至上的心態早就在香港燒起來,連中文大學都嚷着要「一刀切」推行英語授課。可惜實驗證明,懂英語不代表具備國際視野,香港有不少英語精英,但他們的眼睛只顧盯緊娛樂或財經刊物,對國際名牌還算有點認識,但翻開報紙國際版時,除非看到特別有趣的事,否則眼尾也不屑一顧。

甚麼樣的國際「大事」能激起人們追看的興致呢?近月來最能抓住港人眼球的,肯定是英國已故王妃戴安娜的死因聆訊,這位皇妃生前言行舉止受到全球注視,卻在狗仔隊尾隨下撞車死亡,留下一串問題與嘆息,她不單是英國人永遠的王妃,亦是人類共同愛戴的美麗女性。

另一宗搶佔了極高收視率的大新聞,則是法國總統薩爾科齊(Nicoloas Sarkozy)的離婚消息,她與第一夫人塞西莉亞(Cecilia)的愛情故事,體現了法國人浪漫激情與敢作敢為的個性。薩爾科齊在84年主持婚禮時對新娘塞西莉亞一見鍾情,其後兩人各自離婚再共偕連理,離離合合間各有緋聞。薩爾科齊就職不久,妻子卻公然偕異性外遊,統總戴綠帽兼被撬牆腳,難得國民看得開,近八成人認為不影響施政,這種故事拍成電影亦很叫座吧?

說到底,「食色性也」才是人類好奇心的興奮劑,若計算「國際八卦視野」,港人肯定不會輸蝕。

2007年10月25日星期四

唔俾面

不少朋友都喜歡俾面派對,即是成了facebook的用戶,連不太愛玩MSN的朋友都有a/c,新舊朋友的交往方式,已經由「手機號碼幾多?email呢?有冇玩msn?」到了近日流行的「你開o左facebook未?」很抱歉,我的答案大概是反高潮兼唔俾面(face):「未喎,都冇諗住開。」

對於facebook,最早是在《信報》的科技專欄中聽到的,大概已是兩年前的事吧?這本臉上貼金的書,由最初是哈佛學生的社區網絡到今天被微軟和Google落力搶親,聽聞身價早就突破百億美元,成為唔憂嫁的皇帝女,又是另一個網絡奇蹟。

看著facebook在蛻變,對其的操方式也算略有認識,聽到無數個奇妙故事:有人與少學同學重遇、慶幸能與遠方朋友再聯繫、組織一個共同友好圈子、不用怕朋友失散......有些人甚至每時每刻都在檢視自己的名單,看看是不是又增長了。難道名單越長,網絡越多,就代表都是朋友嗎?

人生就是人來人往,就算共同背景、共同圈子也不定談得上是朋友,友誼也有生老病死,那些缺失就是人生的一部份,何須靠硬生生的資料來記住?有時候會想,facebook的名字似乎有點意思,真正的友誼最好是建立在面對面的相處,硬鑲在書裏的情誼,有多少可以活起來?

2007年10月23日星期二

攻打四方城(8):露底

美國新英格蘭大學哲學系教授大衛‧李文斯頓‧史密斯博士在04年出版著作《我是人,所以我說謊》中,強調說謊是超越法律和道德的求生本能,文明社會若沒有謊言支撐就會崩潰。除了欺騙別人,原來人們更需要自欺,書中引述心理醫生的案列,說明一些精神病人的自欺能力較正常低,原來太誠實的人,就算不變成傻子,也被別人當作瘋子。

正因為人類是說慌動物,所以「露底」就不能靠表像去解讀,seeing is not believing,故意露的「底」是掩飾真相的最佳道具,一旦過份關注反而會被蒙騙;無意的露「底」亦未必真確,因為人心潛藏了自欺的防衛意識,說話、打扮、行為動作都是知識與潛意識的反映,眼看心與哲學家充斥,就知道人類連自己的心思都不甚了解,想要徹底裸露都無從露起。因此,謊言說上一百遍也許會成真,但政客露底一千次不可信。

每個人都有多重身分,兒子、丈夫、教師、學生……集於一身,不同場合就有不同的「底」,純白、碎花、間條或喱士通花,果真花多眼亂,至怕是底下另有風光,誰都無法一窺全豹。

2007年10月15日星期一

攻打四方城(7):水

無色無味的水是生命泉源,其象徵的財富意義更別具深意。

自來水是富裕城市的指標之一,據說羅馬人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就開始舖設引水渠,後來更成立公共浴室供水,縱橫交錯的水管,成為文明蔓生的證據。當我們嫌家中的水不夠清純時,貧窮國家卻連舖設水管的本錢都欠奉,水把貧與富隔開,就連樽裝水都有等級之分。落後國家的水總令人喝得不放心,據說內地有些「黑心水」表面透澈,但含菌量甚至較廁所水更多,問你怕未?另一邊廂的法國進口貨卻好像特別甜美,可惜那是「疊水」富豪的專利,過去是人靠衣裝,未來可能是人靠「水裝」。

香港在60年代則飽受制水之苦,四天供水一次的情境已成為過時的集體回憶。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有儲水器皿,許多家庭都有一個幾呎高的大膠筒,就算後來恢復供水,也要駁水喉慢慢讓它流滿。那是因為不知是誰說起,只要水流得夠慢,水錶就不會跳動,即是平白賺了一大桶水,而且也可預備不時之需。現今當然沒人願意在萬元一呎的樓面放大水桶,不符成本效益嘛,難怪每次爆水管制水,僅斷水幾小時就造成大亂,隨傳隨到的水已成為毒癮,戒不掉了。

2007年10月10日星期三

當全世界都係賊:《色.戒》

據說,黃金周很多內地同胞和新加坡人專程來港看《色.戒》,既為了一睹梁朝偉的蛋蛋,又為了看那7分鐘的床上戲。有些人認為好激,戴上有色眼鏡的人索性說鹹得要杯葛,無論如何,這套電影都是近期熱話。一向頗喜歡李安的電影,卻對《色.戒》很反感,原因不在於電影本身,而是發行商的處理手法:要求進場的觀眾把攝錄器材交出,還要派人在電影院巡視,阻住睇戲,即是當全世界都是賊。

原本這套是我近期首選的電影,知道有這種做法後已氣得不想看,但那時候只有百老匯院線那樣做,於是我還是去了朗豪坊看,完全沒有被查袋,開場後亦沒有職員干擾,總算還好。誰料幾天後,製作商「喜孜孜」地宣佈:所有播放《色.戒》的戲院都要實施同樣措施,哦,即係見套戲收得,財大氣粗啫,早o的講啦,我唔睇罷就!

可以預見,經此一役,以後甚麼大片都可能有這種擾民措施,到時候,我大概不會去戲院了,反而被迫成為翻版或網上下載的狂熱支持者(現在只是忠實,未算狂熱),算是一拍兩散的抵抗方法吧。

回說電影,評語是:劇本真好,製作認真,演得很爛。真的很爛,尤其是被吹捧到上天的湯唯,無論是小女生抑或特務,都是一種表情,沒有甚麼表情變化。更糟是,導演常常大特寫她的眼神,可惜卻是最大敗筆,那明明是很「有o野」的特務眼,簡直是李香琴式的奸妃演技,好在哪?就算與梁朝偉躺在床上,眼神表情仍很失敗。若作為新人的第一套電影,其實不算在差,那惜是這種級數的製作,配上現今這種程度的吹捧,在有期待之下,變得很爛。

另一位同樣爛的角色是王力宏,他並不是沒有發揮的空間,但卻演得那麼不起眼,像沒靈魂的路人甲乙丙,唉,真可惜。梁朝偉亦演得不好,這種角色對他來說,有點牽強,他的表情有時好像處於失控狀態,就算他最後坐在空房中懷緬情人,亦未能讓漢奸角色注入血肉。

《色.戒》的劇情其實很好,看後有種很悲痛而唏噓的感覺,身處動盪時代的男女,戀愛是奢侈的,愛上別人,理應得到懲罰。所以,就算演員不好,還是值得一看,不過等待DVD也無妨。

看電影的時候,不只一次想起《花樣年華》,戲中的張曼玉,很叫人回味。

2007年10月8日星期一

攻打四方城(6):咖啡與咖啡室

不少人對於咖啡的初生記憶,矇矓的是來自電影的浪漫片段,迷糊的是來自爸媽呷着的那杯濃稠稠液體。然後,不知何時開始,那股縈繞不散的香氣在心頭蔓生,變成少年人某種憧憬。

告別了果汁與汽水,逐漸習慣了咖啡的味道,學懂分辦優劣和原產地,還煞有介事地為不公平的「公平咖啡」而生氣,享受待在咖啡室的慵懶時光,忘記回家;在某個沒有星光的凌晨時份,與朋友在咖啡室裏拉雜漫談,不經意地望向對方半滿的杯子,裊裊的煙正淡淡上升,倏地發現,原來成長的儀式早就完結了。

對於咖啡室的回憶,大部份都與咖啡的味道無關,A店的mocha跟B店的latte就算做得多好喝,若沒有精緻的杯子,缺少了安穩的桌子,配上寒酸的椅子,價值就大打折扣。正如Starbucks的最重成本,可能是那張笨重的棗紅色沙發。

因此,所有成功都需要計算,可恨咖啡室卻是滲滿浪漫色彩的生意,許多文化人視開設優雅的小店為終身夢想,結果越成功就越敗家,因為聚集文化人需要金錢卻謝絕銅臭,結果店舖就在清幽的咖啡香中關門大吉。

台灣的知名文化人詹宏志在失業時開了一家咖啡店,立即成為文化界的朝聖地,然而那些志同道合者卻與僧侶同樣習慣受人供養,結果讓店拖跨了。把咖啡煮得難喝一點,其實是不錯的趕客策略。

2007年10月1日星期一

攻打四方城(5):藝人與政治

緬甸局勢漸趨緊張,走在最前向政府說「不」的,是一群穿紅衣的僧侶;站在另一端表態支持的,是著名的演藝紅人。據說就是因為有名人影星作出呼籲,這場革命的波瀾才能壯濶起來。其中喜劇藝人扎加納爾(Zaganar)和當紅影星覺杜(Kyaw Thu)尤其落力,他倆不是play lip service,而是切切實實地走到風眼,親自為僧侶送水和送食物,當地其他紅影亦組成支援委員會,為僧侶提供一切所需。

諧星扎加納爾的話尤其發人心省,他說:「僧侶站出來為我們祈求,我們卻坐在家中看電視,讓我感到羞恥。」你能想像,我們的成龍或周星馳,會說出這種激動人心的話嗎?很抱歉,不知從何時開始,本地藝人只以「冷感」為驕傲、以「白癡」為自豪,P.S.:請在兩個詞語之前,加上「政治」二字。

還記得05年世貿部長級會議在港舉行,在催淚彈與胡椒噴霧交加的晚上,本港警方一口氣拘捕了逾千名示威者,其中大部份是韓農,最後有14人被起訴,但終全部脫罪。案件審理期間,一批韓星發出公開信為韓農求情,聯署者包括「大長今」李英愛、「最高價男星」李秉憲及「國民影帝」安聖基。當時香港的「韓風」正盛,為甚麼那些韓星會願意與港警唱反調呢?難道不怕因得失港人而「倒米」嗎?

更觸目的倒米危機發生在「俊哥」裴勇俊身上,他憑韓劇《冬季戀歌》成為日本的師奶殺手,甚至在當地掀前所未有的社會現在,日元變成他的主要收入。然而談及日韓爭奪的「獨島(日本稱竹島)」主權時,俊哥不可能以「我對政治沒興趣」蒙混過關,只能在官方網頁上斬釘截鐵表明心迹:「獨島是大韓民國的領土!」俊哥的說話極易觸動日本粉絲的愛國神經,後果可以很嚴重,但他依然有義無反顧的氣勢。

台灣的張惠妹亦以同樣氣勢為總統陳水扁唱國歌,因而被內地封殺了好一段時間。當美國的U2樂隊成員Bono成為歐美諸國及第三世界窮國的精神領袖時,我們可以預見,若問現今的香港藝人,釣魚台的主權應誰哪國?答案可能是:「我唔鍾意釣魚喎。」